人民網里約熱內盧11月6日電(記者陳一鳴)陽光炙烤著巴西東北部帕拉伊巴州干旱的大地,風從荒原掠過,帶動山丘上一排排巨型風車緩緩旋轉。隨著三峽集團最大海外綠地風電項目——三峽巴西公司帕爾梅拉陸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新帕爾梅拉市郊的這些風車送來了清潔電力,也為當地農戶帶來意想不到的“羊奶經濟”。
今年11月10日至2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會議將在巴西亞馬孫雨林地區的帕拉州首府貝倫市舉辦,清潔能源與綠色發展成為與會人士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
“我們所在的社區屬于典型的干旱貧困地區,土地貧瘠、農業單一、缺乏技術讓許多靠天吃飯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新帕爾梅拉市附近一個社區的負責人迪雅娜·巴爾博薩告訴記者,如今在當地政府支持下,三峽巴西公司與當地研究機構梅科研究所攜手啟動的“羊奶創業項目”,成功助力居民依托自然條件探索致富路徑。

▲新帕爾梅拉市附近一個社區的負責人迪雅娜·巴爾博薩,是羊奶經濟的首批受益者之一。三峽巴西公司供圖
帕拉伊巴州作物稀少,仙人掌是少數能在這一干旱地區生長的植物,而山羊恰好以仙人掌作為主要飼料,當地人又愛吃羊奶酪,這一切讓“羊奶經濟”的種子扎根發芽。
作為首批參與這一項目的農戶之一,巴爾博薩家養的羊很快從最初的4只增加到將近20只,每天可產大約5升奶。在研究所的技術人員指導下,她計劃進一步提升每只羊的產奶量,并通過加工與銷售增加收益。“我們把羊奶融入果醬中,產品附加值會更高。”巴爾博薩告訴記者:“不論是養羊的農戶,還是做果醬的家庭,大家的日子都越來越好。”
梅科研究所項目技術主管卡爾孔·奧利維拉對記者表示:“每公斤羊奶只能賣到4.8雷亞爾(約合人民幣6.5元),而用傳統工藝制成羊奶酪后,每200克便可賣到55雷亞爾(約合人民幣75元),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梅科研究所技術主管卡爾孔·奧利維拉正在為當地農戶提供技術指導。三峽巴西公司供圖
“與過去相比,我們每個家庭的收入幾乎翻了一倍。”望著家門口的小羊圈,巴爾博薩笑著對記者說。
目前,“羊奶創業項目”已覆蓋周邊五個社區,涉及69個家庭,約300名居民。據奧利維拉介紹,項目分三階段推進:第一階段提供技術培訓,幫助農戶掌握科學養殖與乳制品加工技能;第二階段完善產業鏈,整合研究所和當地行業協會資源,實現各社區的生產協同;第三階段將引入數字化管理系統,通過專門開發的監測APP實時追蹤生產數據,優化飼養和加工流程。
“未來,每戶家庭的日產奶量有望再提升2至2.5升,項目也將納入地方政府的農業支持計劃,增強產業的長期競爭力與可持續性。”奧利維拉說。
“風電項目帶來了清潔能源,也帶來了就業,希望這樣的項目越多越好。”奧利奧達瓜社區負責人克勞迪諾·卡斯特羅是項目的另一位受益者,話語中滿懷希望。
2023年10月開工建設的帕爾梅拉陸上風電項目總計安裝108臺單機容量6兆瓦風機,總裝機64.8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5.54億千瓦時,每年可滿足72萬戶當地家庭日常用電需求,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約77.9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12.50萬噸。今年10月初,隨著第108臺風機并網送電調試順利完成,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有效改善了巴西東北部能源結構,幫助當地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新帕爾梅拉,風車轉動的不只是葉片,更是鄉村振興的動力。陽光依舊熾烈,而人們的生活正被清潔能源照得越來越亮——從風到電、從電到奶,一條以綠色能源為紐帶的產業鏈正在延伸。(呂暢參與采寫)
? 來源|人民網
?
?






當前位置
print

